纵书院 - 历史小说 - 学医救不了大汉(基建)在线阅读 - 学医救不了大汉(基建) 第20节

学医救不了大汉(基建) 第20节

    现在有了石匠人,全都得安排上!

    搞完这两个,还可以搞大豆榨油!

    必须物尽其用!

    韩牙架着马车送完韩盈回来,又哒哒的去县城接卖豆芽的那些人。

    没过中午,他们就回来了。

    每个回来的汉子脸上都带着笑,甚至还吆喝起来小调。

    高兴的像是在过年。

    他们这个县城,有三四万人口,消耗个千百斤的豆芽,跟玩儿似的,一会儿就被抢购一空。

    不少听到消息赶来,却看到已经卖空的人,都忍不住捶胸顿足。

    那场面,绝对是宛安县网红产品top1。

    没办法,发豆芽靠炕,产量实在是有限,只能等下次了。

    还有一些人看到这个场景,直接做起来二道贩子的生意。

    当场翻了四倍的价转售,还分分钟卖完。

    到了后面,有人甚至十倍转手。

    郑桑韩牙这辈子都没见过这种场面,看的那叫一个目瞪口呆。

    只能说,二手黄牛果然是不分年代,哪里都有。

    等回了村,大家高兴的围着马车,由韩盈来数钱分钱。

    如今大家的数学能力基本上为零,只能数清楚自己有多少根手指,涉及分百位以上的铜钱,那只能靠韩盈。

    她拿出来一块布,上面用碳笔写了今天每家出豆芽的斤数,现在就照着这个清点分钱。

    地上,是郑桑和韩羽在摆钱。

    按手指多少,十个一排,排成十列,然后排下一个方阵。

    一排排的铜钱方阵,看起来极为炫目。

    众人隔了三步远的距离,眼神热切的盯着这些铜钱,心里像是烧了一把火。

    “韩壮家是八十三斤豆芽,拿一百六十六枚钱!”

    说着,韩盈点出来一百六十六个铜钱,

    随着她的声音,韩壮家一拥而上,全家伸出手指,一个算横排,两个算竖排,反复数了三遍,喜笑颜开的拿草绳把铜钱穿起来,扭头就往家跑。

    这些钱有可能被存下来,做为明年的赋税。

    也有可能被拿来换粮食。

    不过,不管他们怎么做,都能改变家里的现状。

    让这个贫穷的村子,在自己手里一点点变好,也是很有成就感呢。

    看着这幕,韩盈翘起了嘴角。

    花了一个多小时分完钱,韩盈便去亲妈那边蹭饭。

    发豆芽要保持炕一直是热的,所以现在每户人家的灶台没停过火,不是在烧热水,就是在闷饭。

    把早上剩粟米粥一热,再加点咸菜,就是午饭。

    韩盈扒着饭碗,对亲妈说道:

    “阿母,昨天你不是说给内邑的孕妇看看么,我又有了新主意。”

    她将自己想建医院的设想说了一下。

    以她的水平和这个时代的药品供应,再努力,发展到顶尖,也只能对标半个现代的乡镇卫生所。

    但乡镇卫生所也不是想开就能开的。

    老问题,病人有,而且很多,但他们没钱。

    把自己能够医治的对象筛选一遍,韩盈发现,自己这个‘私人医院’,最好先服务孕妇。

    首先,专业基本上对口,其次,在这个没有避孕和鼓励生育的年代,孕妇的数量不算少,她能精进这方面的技术。

    一招吃遍天下鲜,精通一样,总比知道百样,但百样都不行好的多。

    毕竟,医生的医术也没什么考核标准,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她治好了多少人。病治得太杂,也不好看不出来什么本事,单独治理孕妇,她接生后,活下来多少,就很好统计了。

    名气!

    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名气。

    而且,目前的风俗,也给韩盈提供了很好的条件,妇人怀孕后要出去单住,那住草棚怎么比得上有炕的土房?自己还能提□□检和接生服务呢!

    至于代价,用钱付最好,粮食次之,在房里纺布付给我也行,家人过来干点活那也欢迎。

    形式多种多样,任君选择。

    稳定妇人生产的同时,乡镇卫生所还可以进一步扩大,接待其它病症的病人。

    韩盈把自己的想法和母亲解释清楚,眼神亮晶晶的看向自己的母亲,等待着她的回复。

    郑桑放下了碗筷。

    她思索着,慢慢问道:

    “你是想建几间给妇人用的土屋,再让她们过来住?唔,有点像亭长做的事情。”

    秦汉十里设一亭,平时亭长负责检查过往行人,维护地方治安,遇有官员出行,亭长负责迎送,同时也会有行商在亭内休息。

    郑桑只理解了她提供住宿,将其和她能够知道的,提供住宿的亭长联系起来,这无疑有些偏颇,不过一个新兴职业的出现,人们总需要花时间才能理解,韩盈点点头,说道:

    “就是建几间土屋,咱们拉那些人发豆芽,就得给他们盘炕,还得告诉他们豆芽怎么发,这两样让他们给我干一个月的活,也不过分。”

    “自然是不过分,不过你要想建这种土屋的话,最好不要在村内。”

    直到郑桑说完,韩盈才发现,郑桑只是将自己想建的医院,理解成妇人坐草的草棚升级版。

    人的习俗观念,向来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,孕妇和无法劳作的病人受到歧视,就是这片地区的表象。

    而孕妇因为常见,便被歧视的更厉害。

    如果非要探究这种心态的形成,和受害者有罪论,颇有些类似。

    患病不愈、怀胎不稳,都是他/她们被邪祟缠身,离他/她们远一点,我就不会被邪祟缠身了。

    再加上离他们远了,还真的会不会被传染,表象无疑有了事实基础支撑,更加深了现在的刻板印象。

    想改变现状,就不是喊喊口号,一天就能转过来的。

    韩盈笑笑,正好,趁所有人不注意的时候,自己闷声发一次大财。

    “那就把咱们南面的那片坡地给我吧,我从那边建两间土房。”

    那片坡地,地势平缓,按理来说应该十分适合种地的,只不过地势太高,加之距离水源又远,就一直无人开垦,现在正好便宜了韩盈。

    不然等过一段时间,那片坡地肯定要被人占去建房子。

    多好的向阳地段,还左右通畅。

    归她了!

    “好,我去给你找人。”

    说着,郑桑将碗中的粟米扒进嘴里,又倒了点温水,把碗内涮一遍,喝尽,放下光溜溜的碗。转头就去内邑挖人。

    她的行动力向来快的吓人。

    没过多久,就带回来二十多号人。

    乌压压地挤在屋里,连脚都没地方落地。

    几个在炕边的外邑妇人,用她们粗糙的手掌抚摸着炕面。

    和过往冰凉的土面完全不同,这炕面暖的烫手,让恨不得躺上去。

    她们忍不住的摸了一下又一下,暖和着自己冰凉的、生着冻疮的双手。

    后面,还不少人在叫着:

    “这炕真的热吗?”

    “哪里有豆芽?”

    “让我上前试试啊!”

    “都莫挤!”

    第16章 火炕与馒头

    “诸位!”

    郑桑大声的喊着:

    “都安静些,先听我说!”

    止不住的嘈杂和一直想往前挤的人,终于停下。

    郑桑站在火炕前,她掀开上面的草垛,搬过来发豆芽的陶盆,让众人看。

    昨天,徐田曹一口气买走了三十斤豆芽,郑桑自然不会让陶盆空了,人一走就补上了豆芽。

    到了现在,豆子已经发出了芽。

    芽虽然小,却让跟过来的这些人极为震撼。

    谁能想象,冬天的豆子居然会出芽呢。

    有人忍不住窃窃私语。

    “老天,竟然真的……”

    “真的是豆芽!”